地藏经讲解网
地藏经讲解网
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
主页/ 禅理故事/ 文章正文

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陀的诞生

导读: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陀的诞生了解一个宗教需要了解它的综合情况,时间、历史、背景等。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成道后被世人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贤哲。佛陀这个人诞生在公元前六世纪到五...
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陀的诞生

了解一个宗教需要了解它的综合情况,时间、历史、背景等。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成道后被世人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贤哲。佛陀这个人诞生在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这个时代在人类文明史上称为大黄金时代也叫轴心时代,在他的同时,中国有孔子,欧洲有亚里士多德,很多大思想家都是在这同一时代出现的。为什么?这个学界一直在争论。有关这个时候印度的社会资料流传很少,因为印度这个国家是一个对历史资料保留很不善的国家,但是从遗迹古物上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印度的经济是很发达的。从考古里可以发现他们的农业、灌溉、作物的种类和手工业都是非常发达的。农业、手工业的催生了商业的发达,商业的来往频繁催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城市的出现是商业文明造成的。

古印度地图

在佛陀时代,整个印度全境有八座大城市。常提到的有三座,王舍城、费舍离城、舍卫城。工商业和手工业的兴盛促使这些城市极度发达。佛教是原始文明里最早提出共和和平等的一个宗教,有点像古希腊的民主制,这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印度的国家都是围绕恒河流域建立的,北印度大部分的国家都是世袭君主制,当时中国的春秋战国也是世袭君主制的,但是有极少数的国家,不是世袭君主制,而是贵族世袭制。这个就是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上来就提出众生平等的观念,这是因为他的出生以及他出生地的文化影响,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共和制的国家里。

释迦牟尼出生在一个叫迦毗罗卫国的小国,佛陀开始在印度全境活动的时候,正值印度的三国时期。此前印度有十六个国家,史称印度十六国,当时非常的乱,常年不停的兼并,在佛陀时期只剩下三个国家了。憍萨罗国建都在舍卫城,其国王波斯匿对佛陀的出家有很重要的影响。大约在公元前360年左右,在印度的摩揭陀地区出现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史称难陀王朝,难陀王朝最终使恒河流域的这些国家走向了统一。由于常年不断的战争,社会非常动乱,人民生活的也非常痛苦

。人类在非常动乱的时期,思想都是非常的解放,往往在这种背景容易产生百家争鸣的现象。这就是佛陀出现时,整个印度的社会概貌。

菩提下悟道

印度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制度----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由雅利安人建立的。雅利安人是伊朗高原的白人,他们向西进入欧洲,后来成为德国人所说的雅利安人,另一支,他们向东进入了印度。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大概在公元前1200年与当地的土著居民混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雅利安文化的亚种,这种亚种叫吠陀文化。吠陀文化产生了一种结合了当地文化和雅利安文化的宗教------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教义概述起来就三点:一、吠陀天启;所谓吠陀就是一种诗歌形式,中国也有叫诗经,欧洲叫史诗,在印度就叫吠陀。二、祭祀万能;婆罗门有个特点,所有的事情都要祭祀,其中许多祭祀是很血腥的(血祭)。三、婆罗门至上;这条本地种姓是很反抗的。婆罗门以这三条纲领为标志,确定了印度后来几千年的四种姓制。

沙门

婆罗门在顺着恒河向下传的时候,有的居民接受了它的这种文化模式,因为雅利安人当时代表着一种先进的文明;有的部族采取了非常激烈的反抗,接受不了婆罗门至上这件事情。反对者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潮流,但是土著文明是不足以反抗先进文明的。反抗先进文明的一定在先进文明的内部,在印度几千年文明里,凡是领导大家反抗种姓文明的都是高种姓,从来不是低种姓,也就是说婆罗门带领首陀罗起来反抗,没有哪个首陀罗自己站出来反抗的。在公元前600年左右的时间,婆罗门内部发生了一次大分裂,其中有一部分人对祭祀万能产生了怀疑。只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是很显然的事情,因为几百年来祭祀经常不灵。于是在婆罗门内部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潮------奥义书思潮。

婆罗门主张神创万物,奥义书主张万物不是神创的,是一种精神的产物,而这种精神叫梵。奥义书把梵、我合一作为人生的目标。这样,如果没有神了,那么祭祀就没有价值了,于是一种以梵为精神的哲学思潮,就挣脱了祭祀万能的宗教外壳。奥义书兴起标志着婆罗门内部一批有识之士的崛起。他们和当地反抗的沙门们结合一起,在公元前六世纪末期,最终形成了一次大对决,一方以婆罗门为首,一方以所有沙门为首。沙门的组成非常复杂,按当时耆那教的记载说,它有363类沙门,佛教说有96外道。所谓外道就是指与婆罗门反抗的一方,佛教本身就是 一个外道。除佛教外,所有沙门方有影响的,流传至今还有哲学思潮的有六派,而这六派对佛教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佛教史称六师外道

(第二篇介绍沙门领袖和六师外道,欢迎关注)

纯音乐 - 望月之城02:43来自拾口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