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弱气:认为自己根浅慧薄,无力胜任大道。应发大愿,立大志而向上发心也。孤僻气:生性孤僻,心量狭窄,不和合于大众。应放开心量,方便利济群生。出头气:利用宗教出头,拉帮结派
忍辱分为三种:忍受他人恶行的安忍、忍受修行正法之苦的安忍,以及对深奥佛法不恐惧的安忍。一、忍辱他人恶行的安忍有时,当别人用殴打、恶言等恶劣的方式伤害我们,在暗处中伤诬陷
复有十三种观修行[羼提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何等十三。一者忍行。堪忍诸恼能证一切诸法空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二者忍行。不见有我为他害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不同的发心和动机,修习止观也不例外。由于佛法的特质是指引我们和一切众生出离生死轮回,因此在修习止观之时应该具备解脱轮回的“出离心”和为利众生愿成佛的“
佛法是心法,佛让我们有一颗平常心,看破假象,放下执着,让心如如不动。通过修持佛法帮助我们开悟,明心见性,切断轮回,了生脱死。如果没有明心见性,念佛念破喉咙也枉然。佛不让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难免没有魔来。魔有内魔,有外魔;外魔易退,内魔难降。如不能降,必要着魔;不但修功走失,亦且危险甚虞。若论降魔,约有四种方法
我每读《净土十要》、《印光大师全集》、《心声录》、《净土资粮》、《净土文摘》和《历代净土高僧选集》,甚感亲切,常常赞叹:妙哉,大德宗师巨著,具无上功德,具无边法力。字字
修行人为什么要止语、少语
像学习无常、苦空等这类的教法时,我们常常容易有几个偏差,即是:第一,简单的记住几个结论,就认为自己懂了,学会了。照理来说,这些结论都要借助道理,如理观察,才证明成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