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藏经讲解

钟茂森地藏经纶贯

编辑:钟茂森   发布时间:2019-06-25 15:10:55   阅读次数:

地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经全文

钟茂森地藏经纶贯

楞严会上世尊跟波斯匿王有一段对话,就是讲真心本性的作用。佛告诉波斯匿王说,你的真心本性就在你的六根里面,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只是你不知道,你迷了,所以你就没有得到这个受用。但是心性,心性还在,它并没有失掉,它永恒存在。所以世尊问波斯匿王说,你六十年前见到恒河这个见性,跟六十年后见恒河的见性有什么不同?波斯匿王想来想去,没有不同。对了,心性没有改变,它没有失掉。这个心性的作用,在眼就叫见性,在耳叫闻性,在鼻叫嗅性,在身体叫触性,在舌头叫尝性。所以你迷也好、悟也好,它还是起作用,只是迷的时候你的感受就不一样。

悟的时候的感受清净、平等、觉,迷的感受是不清净、不平等、不觉,区别仅在此处。虚空世界,古人讲「虚空世界,悉我自心」,这是讲到真实处。讲这是什么?宇宙万有、虚空法界都是我这一念自性,每个人,他这一念就现他每个人的虚空世界,你现的虚空世界跟我现的虚空世界互不影响,大家彼此手拉着手,但是你有你的虚空世界,我有我的虚空世界,念不一样,你的境界就不一样。所以,佛在我们这个世界应化,可是他在哪里?他还是在一真法界。佛当年弟子们请求他能不能够现出他的境界出来?佛在打坐,就把一只脚放在地上,结果一放下来的时候,整个世界变成琉璃的世界,然后佛又把脚放上来,这个境界没有了。这是什么?佛现给弟子们看,你看佛的境界是这样子的,跟我们境界完全不一样。为什么?迷悟不同,迷人和悟的人互不牵连,悟的人天下太平,迷的人看到这个世界动乱,很多的冲突、矛盾、烦恼,不一样的地方在这里。所以一定要觉悟,佛法的修学就非常重要,如果不修学,不接受佛陀教育,怎么可能认识这种事实真相?所以永远都是活在烦恼痛苦当中,这叫凡夫。真正悟了,悟了之后,现前的生活跟佛菩萨生活受用无二无别,这是佛法可贵之处。

这是第二段。序文里面第三段是讲佛法的根源,我们来看青莲大师的序文:

【考善恶报应并是惑心。既本一心而贯诸法。故我佛法门。惟以心为道也。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蕴。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起信论云。有法。能起摩诃衍信相。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皆此意也。是则地藏菩萨所云。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者。正所以示此心地法门之指尔。】

青莲大师在这里为我们介绍佛法的根源是什么,也就是佛凭什么来说法,凭什么来教化一切众生。这段话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的依据,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对无量众生说种种法也不离开这个原则。所以我们学会了,真正明了这段话,就能够区别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

这一段话,第一句是『考善恶报应并是惑心』。考是考察,考察善恶的报应,这是讲十法界里面的因果报应。并是惑心,惑,在佛法里讲就叫无明,十法界里面的一切因果、一切的事相从哪里来的?都是从这个无明变现出来的。所以一定要破无明,才能够证心性,才能够脱离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可是我们也不能够坐实,像《开经偈》里面讲的「愿解如来真实意」,如来的真实意你千万不能够坐实,坐实了你就不解如来真实意,你解错了。这里讲的十法界也好,一真法界也好,你不能把它当真、当实,不是说真有个什么十法界你可以去超越,真有一个什么一真法界你可以进入,那就叫迷惑,你坐实了,所以叫无明。无明是什么?是你迷了之后才会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如果悟了,悟了就没有。

所以下面这句讲的是真实的原理,『既本一心而贯诸法』。这是诸法,讲的是世间出世间一切法都是我们这一心所变现的,这个一心就是一念自性。这个贯就是贯通、圆融,你真能证得一心了,你对诸法怎么可能不贯通、不圆融?你对众生说法自然融会贯通,你可以去教化外道,你辩才无碍,降伏外道。外道是其它宗教信仰的人,佛菩萨他凭什么说法无畏、降伏外道,甚至在经里面我们看到,佛菩萨能降伏毒龙、降伏邪恶,他凭什么?他凭着一心,一心就能贯诸法,贯通。我们今天不能通,为什么?没有一心,这一心出不来,这就诸法有障碍。所以《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这个心就是讲一心、一念自性,现一真法界;唯识所变,是把这个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而这个识还是一心。所以对这个一心能够通,一切诸法就能通,所以我们修学最重要的纲领就是修一心。

就拿我们净土宗来说,我们念佛目的就是修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境界,我们分三个境界: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里的一心是讲理一心不乱,也就是宗门所说的明心见性,跟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境界是相同的。这一心如何证得?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有这些妄想分别执着的心就不真,就不是用一心。我们师父上人为我们提出修学的纲领二十个字,是我们传心法要,这是教导我们如何落实一心。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就是一心。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真诚待人,能够用清净、平等、正觉来待人处事接物,能够慈悲关怀爱护一切众生,这就是用一心。在事相上,刚才讲的是心态,事相上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底下还要有个「念佛」,念佛是总归结。为什么要念佛?因为不念佛,你就不能够得到真实的究竟,这一生不能真正了脱生死,怕你是这样子。如果不了生死,哪怕你修再大的福德,来生也可能有隔阴之迷,就是很难保你不再迷惑,迷惑了就会退转。所以为什么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为了要得到一心、要开悟。

所以云栖莲池大师曾经说过,如果你不往生极乐世界,不求愿往生的话,担保你老兄悟得不够,真正觉悟的人,没有不求生极乐世界的。那我们能不能去,能不能去到极乐世界?告诉诸位,你决定能去!为什么那么有把握?因为「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在哪里?是我们自性所现。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我们一心当中。所以我们能够用一心而贯之,怎么说不能去?一定能去的,信心充满,毫不怀疑。回到极乐世界,就是回到我自己家里一样,实际上这种回家的比喻还不够贴切,真正是什么?回归我自心。我们为什么会对往生极乐世界信心不足?就是因为不能够明了这个一心的道理,总是担心阿弥陀佛会不会来接我?我能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很多的疑虑,这些疑虑统统是你一心的障碍。把这个障碍去除了,你不要疑虑,你就用一心念佛,保证你能去。如果我们老是想着自己罪业太重了,往生净土没指望,疑虑重重,阿弥陀佛想拉你也拉不动,你自己不肯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事相、道理要搞清楚。

底下这句说,『故我佛法门,惟以心为道也』。这里讲的就是佛法的总纲领、总原则,是什么?以心为道。这个心不是我们的意识心,一般学者所说的唯心主义或者唯物主义,那个心跟物对立起来讲,他们讲的是意识方面的能思惟的那种心。那不是这里讲的心,这里讲的心是真心,学者们讲的唯心那个心是第六意识,意识心。这个心是自性,自性确实不好懂,如果你能真懂了,你就叫看破,看破的人一定能放下。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真正看破他一定能放下。所以我们自己勘验我们学佛的功夫,看看我们是进步多少,从哪里看?看我们能放下多少,你能放下多少,就证明你能看破多少。今年比去年放下多了,证明你今年比去年看破多了一些,你就进步了。一年比一年放下得多,最后统统都能放下,彻底放下,放得干干净净,那是什么境界?这前面讲的湛寂虚灵的境界现前了,恭喜你,你证得心性了,你见性成佛了。

下面《华严经》说,『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蕴』。这个工画师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画家,画家凭什么画的?他自己心里有一幅图,把心里想的画了出来。古人有个成语叫「胸有成竹」,这个画家看着竹子已经全部领略在心,竹子就在他心里,他把它画出来。心里面如果没有竹子,怎么能画得出来?所以这个心是做了比喻,它是能画,比喻能现。能现什么?五蕴。造种种五蕴,这五蕴代表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在《百法明门论》里面我们看到,五蕴展开来就是百法,就是宇宙一切法,从哪里来的?从心来的,是心性变现出来的。五蕴是什么样的?《心经》上面你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五蕴是空,真正能够照见五蕴都空,你把事实真相就看到了,你所见的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的心性,这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

所以真正会用功的人就会用观,他能够作观。观最后是照,观照,最后是照见。怎么个观法?《金刚经》上教给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教给我们怎么样观,观我们的宇宙、身命,梦,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如露亦如电,我们现在说用快门,照相的快门来比喻,我们的宇宙现象是什么?你这一按快门一剎那,这就是整个宇宙停留的时间,就这么短暂,它这一片的底片出来了。剎那剎那在生灭的相续,这个相续也是相似相续,不是真的相续,我们所观察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宇宙。前一个宇宙跟后一个宇宙虽然隔的时间很短,剎那际,但是两个宇宙完全不一样,生灭太快太快了,而我们又没有办法觉察,所以佛讲是不生不灭。事实的真相就是这个样子,剎那剎那的不断的在变、不断的在生灭,这就是五蕴,世间一切法的相。世出世间一切法唯有一样不变,那就是我们的一念自性,湛寂虚灵、湛寂不变、本不动摇,所以,凡所有相都是虚妄,都是不可得的,真正的真实只有我们自性。

底下《华严》偈子又讲到,『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一切世间,包括有情世间、器世间、正觉世间,这都是什么?心造。就是《华严》里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所现,这是讲的它的真实,这是确实是这样;唯识所变,这讲个人的受用又不一样,你的境界、你的受用完全是你那个妄想变现出来的。所以不要用识、不要用妄想,你就用真心。用真心,我们用现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回归自然,这是真正自然生态的境界,里头没有自己的好恶去改变。就像一个花园,本来就很美的,这依正庄严本来就是非常好的,这是唯心所现的。你偏偏觉得这个树枝太长了,你把它剪掉,这个树叶你要把它搞平,这是按照你自己的好恶去取舍,这是什么?唯识所变,你把这个花园变了。这就是什么?不符合自然生态,你是用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去改变,把这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了。

下面『起信论云』,《起信论》是马鸣菩萨造的《大乘起信论》,他说『有法,能起摩诃衍信相』。摩诃衍是梵语,中国的意思是大乘,所以菩萨说有法,就是有一种方法能够令人生起大乘的信相。相,就是说生起信心的一种表现,这个样子,人觉悟的时候有觉悟的样子,迷的时候有迷的样子,信有信的样子,不信有不信的样子。信相是什么?对大乘生起信心那种样子。

这个样子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能够起这个信?『所言法者,谓众生心』,这是讲用什么方法能生起大乘的信相,这里是引用经论来证明。谓众生心,这个心不是讲众生的意识心,是讲一念自性,跟前面讲的「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那个心是一个意思。『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这句话也就是跟「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心的作用。如果悟了以后,这个心的作用就没有障碍了,能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他能够贯通诸法。如果是迷,起了妄想分别执着,这是自己自设障碍,本来没有这些妄想分别执着,自己设的,障碍自己搞出来的,自作自受。你把这个境界搞得很苦,苦境界,自己在这个苦境界里面冤枉受苦,这就是众生,叫迷惑颠倒。所以『皆此意也』,就是这个意思。

后面一句说,『是则地藏菩萨所云』,这是地藏菩萨讲的,『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一切诸法讲的是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这个心,真心所现,也是可以说它是从妄心所变,这个心可以说真心,也可以说妄心。『与心作相』,这就是讲一切法由心想生,十法界六道的相从哪里来的?心变现的。『和合而有』,这是讲心跟法俱生俱灭,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所以『共生共灭』,一切法没有离开心。下面说『同无有住』,这个同无有住是讲虚妄而不存在,这一切法是虚幻的,无所有、不可得、毕竟空,这是无有住,住是存在,没有存在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这是一切境界都是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我们看到的境界其实就是这样子,念念相续的幻有。而得住持是什么?它有,但是它本体是空。『暂时为有』,这个有是梦幻泡影的有。菩萨明了这个道理,他在这个境界里面他不会妄起分别、执着、烦恼,众生在里头迷了,迷了之后麻烦就大了,自己受苦。所以最后说『正所以示此心地法门之指尔』,指是指归,这是讲佛法的根源在什么,就是这个心地法门。所以我们《地藏菩萨本愿经》依什么?就是依这样的心地法门,青莲大师为我们指示出来了。

以上就是钟茂森地藏经纶贯了,我们修行地藏经的时候可以看看法师们的讲解,这些讲解是能够让我们知道地藏经讲的是什么,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修行经文,更好的去生活的。以上只是作者对文章的一些理解,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海涵。

首页123尾页

本文链接:钟茂森地藏经纶贯

上一篇:王智隆居士地藏经注解    下一篇:梦参法师地藏三经的修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