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生者,未悟之佛。佛者,已悟之众生。其心性本体,平等一如,无二无别。其苦乐受用,天地悬殊者,由称性顺修,背性逆修之所致也。其理甚深,不易宣说。欲不费词,姑以喻明。诸佛致
顾竹轩,名如茂,生于1886 年,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乡人习惯称他为;顾四。原籍江苏省阜宁县,1901年到上海谋生,在闸北天保里附近做马路工,后来在德国人开设的飞星车行拉黄包车,靠勤
来源:http://boruo.goodweb.cn/books/0425.htm印光大师开示慧明居士整理一心归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
印光大师讲述的一个真实轮回故事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有一位法名辨聪的僧人,游方到五台山,时值仲夏,便于清凉寺随僧众结夏安居。当时僧众中有一位老比丘,举止疯疯颠颠,大众都瞧不
大师敢于面对佛教现实,善于观察众生的根机,应机施教,大胆继承和发挥佛教的教义,并形成了自己的佛学思想体系。他的佛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和佛教思想史上,是有地位有影响。“宏阐
消灾治病有求必应病有能医者,有医不能医者。能医者,外感内伤之病也。若怨业病,神仙亦不能医。念佛,便能令宿世怨家,仗佛慈力,超生善道,故怨解释而病即痊愈矣。外感内伤,念佛
印光大师讲故事 之 进德篇 去年腊月,徐某,同一川僧来报国,住多日过年,其僧袍子也未带。过年后,光呵斥之曰:“汝为僧,当于岁末年初祝国祝民。汝远出过年,袍子也不带,可知汝成
印祖对不能往生之疑的开示: 复朱德大居士书(民国二十一年)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
印光法师来到南五台山出家不满三个月,大哥就找来,一顿训斥,要求他先回家辞别母亲,才能考虑出家。走到半路,大哥拿出一套俗家衣服,逼他换下僧服,遭到拒绝后,大哥红了脸:;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