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念到极处也能开悟 译文 七月份你写来的信,因为没有重要的事情,所以没有即刻回复。学习佛道的人,用佛教的理法自己度脱自己,难道必定所有的事都要求问他人,方才能够修行吗?
放生不要定期放 原文 手书具悉。放生之款,用于放生之各种零费,只期自己无有他用,固无所碍。然亦不妨于众集时,为众说明。则自他俱可无虑矣。光一向不主张于佛菩萨诞期,及各
于未得一心前,断断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
印光大师:念佛须生大惭愧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则若宿业、若现业,皆被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
出家僧转世为宋理宗译文 宋朝阿育王寺的一个出家人,想要修复舍利殿,想到沂亲王有权势有财富,于是就前去募化,但是得到的布施很少。他气愤极了,回去后,用斧子在舍利殿前砍断了
摘自《印光大师全集净土法要》 通身放下,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念时须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不开口,心中默念,亦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以心一起念,即有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本分修行劝真念佛印光法师开示:“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者。乃念到相应时,虽常念佛,了无“起心动念”之相(未相应前,不“起心动念”念,则不念矣)。虽不“
现代人杀业重淫心盛所以难产多原文 三友欲皈依,今为各取法名。余详文钞及长信,此不具书。祈大家各务实行,切勿徒取虚名,则无真利益可得矣。所存之函,随汝安顿,光不过问。
印光大师:佛菩萨加持哪种人(文白对照)原文 佛加于可加,不可加者加之,必有所损。今不论事之虚实,姑论加之损益。凡有深涵养者,心光一发,必定更加谦以自牧,必定更加即事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