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法要》伍、决修学疑难一、法门辨异诸宗归净土佛教大纲,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密、净也。「律」为佛法根本,严持净戒,以期三业清净,一性圆明,五蕴皆空,诸苦皆
印经的心愿 印经的心愿 双十节前夕,挚友陈远志君来电话说,双十节那天他家里将有喜事供奉观世音菩萨佛像,普进宏法师、普力宏法师都要来诵经开光,要我一大早就到永和他家凑热闹
印祖谈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学医发隐(民二十七年为弟子朱清泰说)三外感,但能依前内伤所说之法而行,纵有外受风寒暑湿之患,亦极易治。若不注意于惩忿窒欲,闲邪存诚
印光大師:淨土法要—佛號即護身符發布:清淨乃空日期:2012/4/30 8:53:00亦不可潦草為之。(文鈔三編卷三·復唯佛居士書)慎戴佛像佩章民國二年(1913年)北京法源寺道階法師做佛誕紀念會,
《灵岩法要》叁、劝信愿专称三、念佛正行 A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若念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净土法门更为难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
原始佛教的缘起观
《灵岩法要》判一代圣教如来圣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以了生死,成佛道。然于修而未证之前,大有「难、易、疾、迟」之别。求其至圆至顿,最简最易,契理契机,
原始佛教的中道思想
《灵岩法要》修学宗旨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当以信愿行为宗。信者:当笃信佛力。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