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所谓:即生活即修持。修持的类别除了行、立、坐、卧之外,并有止、观等,内容则不胜枚举
参加第二届汉藏文化之旅夏令营,心灵受到一次法雨的沐浴,倍感清凉! 由于杨居士的因缘,使我有幸参加了去年的汉藏文化之旅夏令营。在那次夏令营上我有
佛教的护生观 问:依法师智慧,佛教的护生观,如何走入宗教以外的领域,而通向二十一世纪人类都能共同意识到的一个环保课题。 净空法师答:这课题已经走出宗教了,但是还需要
佛教的人生欲望观:贪欲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欲望,通常指驱使人想望、追求某种东西的内在动力。西方心理学的欲望一词,直接来自拉丁语appetite,“指一种渴望。心理学中的大多用法承
佛教禅定或瑜伽是佛教最核心、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因为通过修习禅定,一是可以祛病强身、怡情养性、延年却老,防范和治疗人的许多身病:二是可以克服外界六尘(色、声、香、味、触、
尕藏加 一、藏传佛教的宗派称谓 藏传佛教,又名藏语系佛教,主要流传于我国藏族居住地区。与汉传佛教一样同属北传大乘佛教。它既有丰富系统的佛教经典与理论,又有严密深奥的
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藉拜佛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这样不但有助於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的身心安定。每当到了寺
一.慈悲的意义与层次 二.慈悲的对象与戒律 三.慈悲的力量和价值 四.慈悲的实践与完成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有机会再度来到文化城的台中讲说佛法,感到与有荣焉
佛教的因果大致可分几类? 若以时间而论,即是三世因果,过去所造为因,现在所受是果,现在所受之果亦可当因而作,以后再感受果,如是周而复始,至于无穷,佛法称为三世因果。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