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一天,与你相遇。一起携手穿过层林尽染的西山,到这一片佛的清净世界,看过黄墙黑瓦的庙落,转过菩提舒展的阴凉,到烟火寥落的佛前,浅浅的拜下,做双掌合十的虔诚,我心已经沉
佛教认为世事都是无常的,那死亡是不是也是无常的? 佛教常说的“无常”,是世间的真相,是人生的实质。所以,认识无常非但不是逃避现实,恰恰是要我们认清人生最大的现实,整
佛教是什么?佛教是一个生命的科学、一个生命教育的科学、一个终生教育的科学,我们不能把佛法看作一个东西来学,如果这样学的话,我们就会修得很辛苦。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伏住烦恼
四、意识当我们谈意识(藏文shes pa)时,我们不是在谈一个“在那里”的一个单独、统一、整体的个体。当然我们是在谈佛教心理学中的第六识——意识。(注七)一般而言,当我们透过内
佛法不贫穷:修行不追求也不排斥富贵 很多人以为修学佛法就要过极端艰苦的生活,认为赚钱和学佛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其实,这种想法不切实际,钱财是世间宝,佛法是摩尼宝珠,是
一些可怜无知的愚者这样说道:我是一个好人,那来的罪业呢?若说有因果,谁又看见了呢?多么令人悲叹可笑的论调啊,我们每天就生活在因果中,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刻也没有离开过,
广超法师 主讲六 波 罗 蜜 一、菩萨之意: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Bodhisattva)的简称。“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之意,“有情”简单地说既是众生;“菩提萨埵”
广超法师 主讲果逸居士 笔录烦恼 在四圣谛(苦、集、灭、道)的苦圣谛中,苦的生起因是我们过去所做的业及现前的烦恼。过去所做的业已造,现世要受报;而现前的烦恼决定于我们,可
佛佛证法界无障碍身,随众生机,示其隐显,分法、报、化,以应物感。现真身,留影像,而德泽于世则一也。所以忉利暂隔,犹至刻檀之圣容。况金身长晦,孰忘模写之心哉?是故发源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