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佛、念佛,忆什么?念什么?这个要知道。忆佛的;心愿解行,念佛的;心愿解行,这叫真念佛,而不是想佛的相好,不是念佛的名号。相好、名号是
1 世人生死事大,这是大苦,奈何觉悟此事者不多!2 佛经说此事最为明了,凡夫上至四空天,下至阿鼻地狱,虽然苦乐享受不同,总不免生死轮回、流转六道。3 人生尤为苦短,古人说,;出
‘皈依佛,二足尊’,二是指智慧与福德。佛对众生说法,尤其着重福德,这也是应机说法,因为一切众生没有不希求福报的。福报在未见性之前,一定要靠修德;见性之后,就是性修
学佛人在修学过程中,多数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念佛堂里念佛,心地可以保持清净,但是回到工作场所,功夫就无法保持。这也是我们期望能在此生修学有成就,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
现在这个佛号要怎么念才能够如法,才能真正收到念佛的功效,这是我们念佛同修每个人都想知道的。念佛的功用是要把我们的真心念出来。真心是什么?就是前面所讲的菩提心,我们经题上
「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性德,「庄严」就是相好。你看看,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题里面如来智慧德相就有了,「大乘」是如来智慧,「无
学佛绝非儿戏,真正努力就必须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为什么要放下?不放下,它是障碍。世间人的心不清净,他天天看到这个人过、那个人过,他的心不清净,就生烦恼了。生烦恼,对
对于中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在饮食方面若稍加注意,身体就不会有问题。但是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心理若不健康,无论用什么药物、补品、饮食,都无济于事。这个道理,学佛的
世间善恶事情太多太多了,佛为什么特别提出「随喜功德」,实在讲这一条意义很深。佛知道一切众生的烦恼、习气是无量劫累积的,每个众生都有。什么习气?贪、瞋、痴、慢,傲慢、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