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持名号,求愿往生,这是《弥陀经》的宗旨,也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这部经的用意之所在。这一句弥陀名号里面,含无量无边的功德,为什么?它与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相应。这是净土理
自古以来,儒、佛教育不外乎两桩事:第一是教我们认识自己与大宇宙的关系,这就是「诸法实相」。正确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教育的主要宗旨,这是体。第二是教我们如何对人、对事
在念佛堂念佛,好比学生在课堂上课一样,如果离开了课堂,功课都丢了,这就不能有成就。真正会用功的人,真正会做学问的人,真正能够成就德行的人,功夫是不会间断的。大势至菩萨教
《大势至圆通章》里头明白地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什么?心里面想,口里面念。大概学佛时间久一点的同修都知道,佛法里面常讲,;依报随着正报转,这个话我
《十善业道经》是入门的经典,人天法,这个诸位要知道。你看净业三福第一条是人天法,没入门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什么人?不是菩萨,也不是罗汉,
诸位同学,大家好!最近有一些同学提出疑问,来问造像的意义,我想这个问题是许许多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尤其是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佛教的弘传衰微了,社会广大群众对于佛教产生疑惑
普贤菩萨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明眼人看到的是光阴一天比一天减少,换言之,就是更接近死亡了。在大乘法里,想要了生死,我们唯一有把握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若要真
问:人生一个;苦字,一个;难字。到底如何走上光明大道?答:这两个字人人都有,我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可以说亲身遭遇,苦跟难都比一般人要深,要来得严重。可是我的缘分不错,二十六
佛在经论里面,常常劝导我们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虽然很难,可是不发菩提心,就谈不上修行。菩提心的反面是迷惑,迷惑的人纵然有修,成就是很有限的。一定要破迷开悟!修行的功夫,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