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步成功诸佛灭度后,若人善软心;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
-
七佛通诫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法句经卷下述佛品》 偈子相当通俗。唐朝鸟窠道林禅师说它“三岁儿童虽道得”,可惜八十岁的老翁也做不...
-
永不疲倦不寐夜长,疲倦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 ——《大智度论卷三十三释初品中见一切佛世界义》...
-
既不喜又不忧若了知无我,有如是人者,闻有法不喜,无法亦不忧。 ——《大智度论卷二十六释初品中十八不共法》 一个人如果彻底明白了“无我”的道理,听到说&ldquo...
-
最高的智慧行者舍诸法,亦不依止慧,亦无所分别,是为决定智。 ——《大智度论卷四十五释大庄严品》 此偈是说,一个人若能不执著种种现象,也不执著智慧的追求,在他心...
-
没有异端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诸众生力,为之立异字。 ——《大智度论卷十八释初品中般若波罗蜜》 此偈是说,般若智慧虽没有二相,佛却随着对象及时地之不同,而...
-
原来如此诸法之实相,则是众生相;若取众生相,则远离实道。 ——《大智度论卷二十释初品中四无义》 众生相就是诸法的实相,二者没有差别。但是此偈又说,如果执著众生...
-
智慧无痕若人见般若,是则得解脱;若不见般若,是亦得解脱。 若不见般若,是则为被缚;若人见般若,是亦名被缚。 ——《大智度论卷十八释初品中般若波罗蜜》...
-
深信唯有三宝能救度皈依,是为了寻求生命的究竟依赖。这个世间,人人在以各种方式安身立命,总想抓住些什么才觉得踏实。或依赖财富,将钱财作为保障;或依赖地位,将地位当作靠山;...
-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皈依,须有正当的理由,这直接影响到学佛的态度和成就。正确的皈依之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
念三恶道苦...
-
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究其实,皆未离开皈依三宝的范畴。可以说,离开三宝就没有佛法。当年,阿底峡尊者入藏后,见人们皈依之心不切而四处传讲皈依,时称&...
-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皈依,是区分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界限;是佛法及一切戒律的根本;还是一切修行实践的保障。 一切法门的修行,无不基于我们对三宝的信任。“佛法大海,信...
-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佛法虽有三藏十二部典籍,八万四千法门,但有着共同的要领;而在修学上,也有基本的规则。无论选择什么宗派,也不论修学什么法门,都绕不开这些要领和规...
-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皈依三宝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等待三宝庇护,等待三宝为我们安排一切,而是为了使自己最终成为三宝。或许在家居士们会担心:那是否意味着我们都要出家呢?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