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心三观

"

一心三观又名圆融三观、不可思议三观、不次第三观等,是天台宗圆教的观法,一心,即能观之心;三观,即空、假、中三谛。

一心三观——天台宗圆教的观法

一心三观——天台宗圆教的观法

如何修一心三观

想要修行效果变得更好,师兄需要认真,用心的去修行佛法,同时也要去修一心三观,这样对修行是有帮助的。只是有的师兄对一心三观了解的并不多,所以不知道如何修一心三观?为了能顺利修一心三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方面的讲解吧!

如何修一心三观

佛法修证根本在于观,观身、观受、观心、观法,佛在涅槃经中说:佛灭度后,比丘当依四念住而修。

修行人,若能修观,不仅能得定,而且同时可得智慧,是故修观行,是定慧等持的修法。天台宗讲“一心三观”,正是观的修法,并且把观心当作修观的重点。

所谓一心三观,是要次第学会观心念之“假、空、中”。

假使生活中生起了妄念,譬如对某人生起了执著嗔恨之心,此时我们就好修一心三观。先观妄念是假,虚妄无实;若能发现妄念是假,则当下妄念立转为空,了不可得;当妄念当下灭尽了不可得时,又发现此心回归清净,虽空但不落断灭,即是所谓回归不落两边没有爱恨是非对立的中道自性。

若能在生活中以此“一心三观”之次第念念观心,久而久之,清净心自显,心相续自然成熟圆满,以此功行,信愿往生净土即为不难!若进一步闻法,增胜见解,明心见性亦不为难!是故此“一心三观”是生活中历境锻炼极为殊胜的法门。

如何修一心三观

此法门实修重点,乃在于观妄心妄念,通过假、空、中三观看破妄心妄念,使清净本心现前。

至于真心理体,应在理法上去参悟,但其体性却忌用观行去觅。于所谓真心处寻觅用力,极容易反成误认识神为本心而执意用功成邪。

是故观心之本,乃在于妄意妄念上用力,若妄渐息,真心法身会自显而得解脱,无劳用力捕捉,只须认出即可!

若妄渐消,真性力量自然也就渐强,最终将会十分亲切而了了不隔。一旦彻底认出真心,妄意妄习即很难为害,而根本无明终将顿断,则佛道自成!

因此修行人实修用功,当懂得“观妄显诸真,真则不可执!妄尽明自显,无劳一念修!”

如何修一心三观

上述就是如何修一心三观的相关讲解,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关于一心三观的内容其实有很多,若想有更多的了解,那师兄可以多去看看,这样也会有不可思议的收获。

...查看更多
如何做到一心三观

修行是成佛之路中的重要一点,只有认真去修行,那么修行效果才会变好,成佛之路才会变得顺利。其实在修行时,修行之人也要做到一心三观,这样能很快进入成佛之路。只是如何做到一心三观呢?下面我们一起简单了解一下吧!

如何做到一心三观

佛法修证根本在于观,观身、观受、观心、观法,佛在涅槃经中说:佛灭度后,比丘当依四念住而修。

修行人,若能修观,不仅能得定,而且同时可得智慧,是故修观行,是定慧等持的修法。天台宗讲“一心三观”,正是观的修法,并且把观心当作修观的重点。

一心三观是讲,一心而圆具三种观法。三种观法就是空(空观)假(假观)中(中观),一般从空出假,又从假归空。刚开始修时,先修空观。先修空观就是先要证悟空性,先要认识真心,这和《楞严经》讲的一样。

如何做到一心三观

认识真心以后,再从空出假。修假观就是要启用,如果不启用,就没有用。换句话说,从空出假就是要起妙用,前面是空,这个是有。因有归空,就是以假归空,空假不二,或者叫空有不二,这就是中道,就是一心而具足。

为什么讲一心而具足?三观不是三个心,都是一心而具足的。它是有次第的,先空观,再假观,最后中观。中观不是另外有一个中,空假不二就是中。

此法门实修重点,乃在于观妄心妄念,通过假、空、中三观看破妄心妄念,使清净本心现前。

因此修行人实修用功,当懂得“观妄显诸真,真则不可执!妄尽明自显,无劳一念修!”

如何做到一心三观

上述就是如何做到一心三观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修行之人有帮助!修行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修行之人在修行时要有耐心,也要长期坚持,这样会有很大的收获。

...查看更多
一心三观的含义是什么

在学习佛学时不但要认真去学,也要去理解一心三观的含义。一心三观有很大的影响力,它是天台宗的一种观法,也是天台宗的教义之一,所以师兄在了解它的意思时要认真进行,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含义。那一心三观的含义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心三观的含义是什么

凡种种相,包括器世间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房屋、车辆,及情世间的人物、动物、和一切六道众生,这一切一切,均以“相”来形容。而这一切相,皆由本空本寂的自心所显。因此,只要恒常地观此本空本寂的心,或者是光明遍照的心,则自然而然对外界一切相都不住着,照了诸相悉如梦幻,此即是假观。更进一层,不但不住一切相,连自己的心念也不住,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心念,都一概不住着,如此内不住心念,就是空观。即不住有、又不滞空,双超空有或空有圆触的时候,即为中观。这也称之为“一心三观”。

一心三观,无论在静中或是动中都应修持。在动中可依六祖大师的三十六对法而起用。如何是三十六对呢?譬如说看到一切色相时,即可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均由自心本空本寂之本体所现,心性虽然空寂,却有能显法界一切有相的事物,而一切有相事物虽林林总总林立在法界,亦无非是由本空本寂之心如幻而显。如是了知,便契入“非有非空”的境界。空有同时,双离两边,而显中道。

又如见到法界一切的动相棗世间一切相皆在动中,即使如金属那般坚固物质,其中的原子仍是在不断地分化,亦是在动的--即当了知:动相是因静相所显,若无动相,就分不出何者为动、何者不动。其他例如吾人心中的一切美丑、爱恶以及一切的愚智、贵贱等等,均用此对法,见到此边,同时便亦见到另一边,而达两边不住、中亦不立之境。譬如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不免为之心动,便当了知虽然十分美丽,却如幻而显,由自性本空而显,虽然娇美动人,百年之后,仍是一堆白骨,如此一观,就不住美丑两头,遣立同时,既不住于她的外相,亦不住于自己的心念时,就自然入于中观,到了不取不舍、不分别的境界。苟能如此,则一切语默动静,皆不为缚,而起妙用,黄花翠竹,无非般若,对于一切法都如是称性而修,不分别取舍而安住中道,这便是在动中修持“一心三观”的方法。

一心三观的含义是什么

那么在静中要如何入中观呢?只要知能持咒及能观光明的心本来空寂,这就是空观;所持的咒、所放的光、以及所度的众生,皆如幻而度,即是假观;当空假都不住,就如《金刚经》所说:“灭度一切众生,而无有一众生得灭度者”,就是中观的境界。因为众生本非实有,虽度亦如幻而度,以如幻之法,度如幻之众生,最后成如如之佛。讲到这里,就想到我的师父华藏上师,当初就把我一首偈子中“如幻之佛”改为“如如”之佛,令我非常受用。因为佛具足三身,佛的法身本非幻有,应当是“如如之佛”,义为犹如真如之佛,佛即真如故。

刚才所讲,是“一心三观”在动中的修持。现在讲“一心三身”,即法、报、化三身。自心不动的本体是法身,明白觉了的心是报身,能够分别种种的心是化身,这就是一心三身,本自具足。

凡一切相、一切念,乃至所修一切法,皆由自心所显,都虚幻不实;而用来度生所用的一切息、增、怀、诛种种法门,亦由自性本体所显;我们从皈依起修,到今天共聚闭关,亦是如幻而现。《圆觉经》云:“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祗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如是可知,连佛的净土都是如幻地生、如幻地灭,何况秽土众生?又云:“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即是说,诸佛以法界如海一般深广的智慧,照了这宇宙形形色色的现象、心识,犹如虚空,犹如梦幻,凡所有 相皆是佛性流露,这便是诸佛随顺法性。由此当知:一切人、天、声闻、缘觉、乃至菩提的修持方法,更无超越此“照了法界诸相 ,菩萨道中一切自度度他事业,皆由自心如幻而显,本来空寂,毕竟归于空寂”的方法。凡于持咒而又不忘自心圆明时,即承本法脉历代传承祖师灌顶加持,消除垢执习气及无始业障之时。故此究竟了义的殊胜方便,不可等闲视之。

一心三观的含义是什么

修持较深入时,经常会有明点现前,此明点乃是束六和合为一精明的现象。所谓束六和合,即我们见色时不被色所缚,闻声时亦不为声所染,乃至鼻、舌、身、意六根都不染六尘的时侯,自然地就会有一个自性的光明明点现前。另外还有一种生理上的明点,为人体的精液,这在密法上是非常要紧的,尽量不可漏失。当然,我们都是在家居士,不能全免,但当加以节制,倘若损耗过多,自性明点就不容易显现,不能速证菩提。所以平常的饮食要清淡,睡眠最好是床板,上面铺棉垫,盖薄薄的被子,不可太暖。早上一醒就马上起床,发自己的大愿,不要老窝在热被里。孔子说:“食色性也”,人所不免,所以在冲动的时候,要马上起床,摄心正念,持咒修法,并将自己的明月安住到头上,观想诸佛的光明向脑部灌注,并且摩檫双掌日月轮发势,按摩头部和双目,因为这时正是肾亏之时,所以双目亦必须按摩,这样就可以把注意力从下部移向脑部。同时亦可收到返精补脑、延年益寿的效果,自性光明也就容易显现。诸位,学佛本是大丈夫所为,必须行人之所难行,忍人之所难忍,如此才望此生有所成就。

...查看更多
一心三观的解释

佛法中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道理,一心三观也是如此。其实一心三观在佛学中的影响力很大,它所讲述的内容中有一定道理,但想要获得其中的道理需要师兄去了解它的意思,要知道它的解释,这样才能有收获。那一心三观的解释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心三观的解释

“一心三观”是天台宗的观法,也是其基本教义之一。所谓“一心三观”即天台宗讲宇宙万有都具有“假”、“空”、“中”这三观,一念心中而能圆观三谛,这就是一心三观。

天台宗是讲“空”的哲学,首先我们便要认识到宇宙的实质,大千世界中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即宇宙万物本为空,以其“真空”固无一念一尘,这就是空观。然而世间万物,彼此之间尽管在本质上是空的统一,但是在表象上依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它们因这种差异而得以被我们认知,所以这种表象上的差别就常常会迷惑人,这就是假观。最后就是中观,中观又作中道第一义谛观,非空非假,即空即假,则称之为中,也就是我们使空观与假观达到统一,我们内心不偏执空观又不偏执假观。

“若一法一切法,即是因缘所生法,是为假名假观;若一切法即一法,此法即是空,是为空观;若非一非一切者,即是中道观。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是为总空观;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是为总假观;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是为总中观,此即中论所说不可思议之一心三观。”(《摩诃止观卷》五上载)

万物没有生灭,它们的转变都是因缘而起,就好比我们手中的手机,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东西叫做手机,它只是一堆零件组装而成的产物而已,那些零件又是其它零件的组合物……以此类推,它的本质其实就是空的,而当你说出“手机”这个名字的时候,就是假观,因为“手机的假名叫手机”,“空”和“假”同时就在刚才所说的这句话当中了。

一心三观的解释

手机是零件做的,无形之中我们有又否定了手机这一存在,手机从来都没有存在过的。手机本身没有生灭,从零件到手机的转变就是缘起,我们由此看出世间万物的因缘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实在是难以捕捉到客观因缘的变化,所以涉入因缘就容易让人失去方向,难以认识万物,认识自我,因此,我们要将注意力转移到我们自己的内心,毕竟内心的变化容易使我们察觉。

世间万物他们都是没有生灭的,只是外在形式和质料在不断地发生改变而已,但是正因为这种改变我们很难细致入微地捕捉到,也无法时时刻刻观察和认知,所以我们才需要观心,内心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存在,这就类似于后世哲学家,北宋陆九渊开创的“心学”,“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 (陆九渊《年谱》) 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们心中,心是唯一实在,人的“心”也作为世间万物中的一种,所以人们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格外在之物,那还倒不如去借此时间去认识自己的内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而面对外在世界的无常和未知,唯有把握住内心才能够觉悟成佛。

所谓一心三观者,即于一念心中而能圆观三谛,谓观一念心毕竟无有,净若虚空,称为空观;能观之心,所观之境皆历历分明,称为假观;虽历历分明,然性常自空,空不定于空,假不定于假,称为中观。即三而一,即一而三,是为一心三观。(《佛学问答》,如本法师著)

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念头中都具足了“假”“空”“中”这三观,人心本是空,其中什么都没有,这就是空观,而念头的产生即是因缘而起,每一个念头不论善恶都是缘起的幻现,这就是假观。但是要明白,空观和假观一定是需要同时满足的,空观即人的内心,就好比提供了一个载体,上面什么都没有,这种“空”给予了“有”产生的可能性,而每一个念头就像载体上的图案,二者应该是同时具足,因为图案的产生必须有载体来予以承载,而作为载体,如果没有图案在上面,你依旧无法看到图案。中道观就是既不是载体也不是图案,但是它又包含了图案与载体,不即不离,即空即假。所起的每一个念头,“空”“假”“中”都已经包含在了念头之中,同时满足。所以我们不需要纠结,因为每一个念头中都具足“空”“假”“中”,所以对于自己所打的每一个念头完全无需选择。

一心三观的解释

天台宗独创的观心法要。“三观”指空观、假观与中观。即于一心中修三观,观圆融之三谛。又称圆融三观、不可思议三观、不次第三观。所谓一心,是能观的心;三观,是空、假、中的三智。“圆观的行者就介尔阴妄之一念,观空、假、中三谛时,所观的三谛相即互融、非纵非横,故能观的三智虽各各不混其用,但并无前后次第。”

...查看更多
结语

摩诃止观卷五上载,若一法一切法,即是因缘所生法,是为假名假观;若一切法即一法,此法即是空,是为空观;若非一非一切者,即是中道观。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是为总空观;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是为总假观;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是为总中观,此即中论所说不可思议之一心三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