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诃男

"

摩诃男尊者,佛陀叔父斛饭王之长子,故又称拘利太子。摩诃男为其尊称,为佛陀最初所度的五比丘之一。摩诃男,在《中本起经》作摩男拘利,《佛所行赞经》中作十力迦叶。又称摩诃南、摩诃那摩。意译为大号、大名。又据《大智度论》卷三等载,又有一摩诃男,为甘露饭王之子,又称释种摩诃男、摩呵南、释摩男。《中阿经·苦阴经》乃其请佛所说。当舍卫城之流离王讨伐迦毗罗卫城释迦族时,为救释种族,自愿舍命于水中。又有谓此人与五比丘中之摩诃男同一人者。

摩诃男尊者——五比丘之一

摩诃男尊者——五比丘之一

五百罗汉之摩诃男尊者

佛门中是有许多罗汉的,其中一位就是摩诃男尊者,在佛门中也是比较厉害的,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经典智慧,我们是可以学习他的法门的,这样是对自己是非常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五百罗汉之摩诃男尊者吧!

五百罗汉之摩诃男尊者

摩诃男尊者,佛陀叔父斛饭王之长子,故又称拘利太子。摩诃男为其尊称,为佛陀最初所度的五比丘之一。

佛陀出家时,其父净饭王于族中挑选五人,随同出家,在外修行。尊者即为其一。佛陀成道后,于鹿野苑初转法轮,彼即为最初闻法得道弟子之一,后并护持佛陀之化导。《增一阿含经》卷三弟子品赞其:“速成神通,中不有悔,所为摩诃男比丘是。“

五百罗汉之摩诃男尊者

摩诃男,在《中本起经》作摩男拘利,《佛所行赞经》中作十力迦叶。又称摩诃南、摩诃那摩。意译为大号、大名。又据《大智度论》卷三等载,又有一摩诃男,为甘露饭王之子,又称释种摩诃男、摩呵南、释摩男。《中阿经·苦阴经》乃其请佛所说。当舍卫城之流离王讨伐迦毗罗卫城释迦族时,为救释种族,自愿舍命于水中。又有谓此人与五比丘中之摩诃男同一人者。

五百罗汉之摩诃男尊者

文章内容就是对五百罗汉之摩诃男尊者的相关解释,希望可以对师兄的修行有帮助。初学者在开始念诵佛经的时候,我们就是不必要每天要念诵很多,就是要先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念诵,这样才能更好的去修行。

...查看更多
为救释迦族人摩诃男自沉水底

佛门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对我们思想文化有影响,坚持的学习能够提升自己,让我们可以做的更好。其实佛门中是有很多的故事的,在生活中我们也是要多去了解的,那师兄你知道为救释迦族人摩诃男自沉水底这个故事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为救释迦族人摩诃男自沉水底

尔时,佛在舍卫国,迦维罗释子新作堂舍,未有沙门婆罗门及诸人在上坐者。时,毘琉璃太子最初坐上,诸释种皆共瞋嫌:“我新作堂舍,佛未得坐,下贱婢子先坐中。”

时,有不信乐婆罗门侍从语言:“舍夷诸释子,骂汝作下贱婢子,汝乃能忍耶?”

答言:“我今无力,不得自在,若我父亡,我作王时,当语我。”

后王波斯匿失王位,琉璃太子即自作王,不信乐大臣白言:“先诸释种子骂王,王能忍耶?今可往罚。”

王即集四种兵,出舍卫城往舍夷国,时,世尊慈愍故,即先往琉璃王所行道边,在恶树下坐。

时,琉璃王至,见佛在恶树下坐,即下车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世尊言:“多有大好树无恚树等而不坐,何故在此恶树下坐?”

佛言:“大王,在亲里荫下乐。”

彼作如是念:“世尊慈愍舍夷国故耳。”即回军还舍卫国。

不信乐大臣婆罗门,第二第三如是语:“诸释种先骂王,作下贱婢子,今可往罚。”

时,王即复集四种兵,往舍卫国,去迦维罗卫国不远,作小营自障住。时,迦维罗卫释种等,皆能远射,无抂发者,或有射一由旬中的,或有射七十里中的,或有射六十里五十里四三十里中的者。时,有射琉璃王营,有中盖顶盖枓盖子,或有中车辕,或有中马勒马鞚马缰,或有中指印,或有中耳珠髻珠破珠而已,终不伤肉。

时,琉璃王大恐怖问:“诸释子去此远近?”

傍臣答言:“去此七十里。”

王闻已倍更恐怖言:“我将不为诸释子所害及我军众耶?”

时,不信乐大臣白王言:“彼诸释子,皆持五戒为优婆塞,死死终不断众生命。王但前进,勿以为怖。”即往围迦维罗卫城。

诸比丘以此因缘白佛,佛言:“彼若不与开门终不能得。”

时,城内人自不和,或言当与城者,或言莫与,即行筹。时,天魔波旬,在与城众中七返取筹,即令与琉璃王城筹多,即为开门与之。军人即入,反闭城门,街巷凿埳悉齐人腰,埋诸释种男女大小,相参而无有间,令大象蹈上。

时,摩诃男释子,是琉璃王外祖父,语诸释种言:“汝曹莫但看琉璃王放大象蹈杀人,当观昔日业报因缘。诸释种昔日所造定业报,今当受之。”

时,琉璃王闻,语摩诃男释子言:“欲得何愿?”

摩诃男言:“诸释种已死,我今苦恼,何用愿为?若欲与我愿者,听我入池水,随入水时节中间,听诸释种出,莫杀。”

琉璃王念言:“水中不得久,与汝愿。”

摩诃男即入池水,以发系树根,遂于水下命过。

琉璃王即问诸大臣言:“释子摩诃男入水何乃久耶?”傍人看之,答言:“已死。”

王言:“出之。”即出示王。

时,琉璃王见即生慈心言:“摩诃男乃为亲里,故不惜身命。”即敕人放诸释种。彼即受教放之。(《大藏经》四分律卷第四十一)

为救释迦族人摩诃男自沉水底

译注:

佛陀时代,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国受到舍卫国琉璃王的侵灭之时,当时迦毗罗卫的统治者是佛陀的堂弟摩诃男,是虔诚的佛教徒。

以当时释迦族人的武功来说,不但可以抵抗一阵,根本可以打败琉璃王的,但他们不愿流了他人的血,他们没有抵抗,便把城门打开,向琉璃王投降了,但是,琉璃王并不因释迦族的投降而就赦免释迦族人的生命。

在这情形之下,摩诃男便向琉璃王要求,让他潜到水底去,当他未出水面之前,任由释迦族人逃亡,待他出水之后,再把未及逃走的释迦族人集体屠杀。

琉璃王答允了,但是,摩诃男潜入水底之后,再也不出来了,看看释迦族人都要逃光了,派人下水察看,发现摩诃男把头发系紧在水底的树根上,早已淹死了。

为了所信的宗教,为了守持不杀生的和平主义,释迦族人宁可投降被杀;为了挽救族人的生命,摩诃男宁可自沉水底而壮烈地牺牲。终于也大大地感动了琉璃王,停止了他的屠杀计画。

这则故事,很可以说明佛教是和平主义的宗教。

从佛教的本质上说,从佛教的史实上说,佛教确是世界各宗教中最最爱好和平的宗教。佛教主张慈悲主义,能给予他人乃至一切众生之乐称为慈,能拔济他人乃至一切众生之苦称为悲,在慈悲主义的实践下,不会见到可憎可恨的人,只有见到可怜可悯的人。

所以,在佛教徒的观念中,战争是最最残忍的事,宁可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贡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感化强暴,来赢取和平,也不愿以牙还牙以暴抑暴地从事战争。在佛教史上,佛教徒们常常遭受到异教或政治的迫害,除了从容殉教,从未有过暴力的反抗。

虽然,在佛经之中,也有说到以金刚怒目的精神,摧毁邪魔恶怪的势力,但那毕竟是属于精神界的修持工夫,而不是现象界的实力表现。不过,菩萨为了适应各类众生的根性及各种环境的需要,化现的姿态是可以活用的,比如华严经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之中,就有从事于烽火战争及严刑峻法的菩萨;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应化身中,也现有大将军身。

在瑜伽菩萨戒本之中也说,菩萨如果见有恶贼为了贪劫财物而要杀很多的人,或者有人要杀已证圣果的大小乘圣人,菩萨为了不使那个杀人者因了杀死多人或圣人而堕无间地狱,宁可自己先把他杀了,让自己堕地狱──这种出于悲悯之心而非出于贪心及嗔心的杀人,佛教是许可的。

为救释迦族人摩诃男自沉水底

文章内容就是对为救释迦族人摩诃男自沉水底的相关解释,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佛门中很多经典的故事都是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我们要用心和坚持的去学习,这样是对让自己的更加强大。

...查看更多
贫穷的财主摩诃男

佛门中是有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我们也是可以学习的,学习这些都是对我们很大帮助,让我们可以更好的生活。那师兄你知道贫穷的财主摩诃男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贫穷的财主摩诃男 

故事中的财主摩诃男,恐怕古今中外都有这类人。他们虽然家财万贯,但实际上所过的生活与穷人无异,所以称为“贫穷的财主”。《杂阿含第九一经》就称这种人是“愚痴人”,“如饿死狗”。

如今流行的“月光族(每月把钱花光的人)”往往以年轻人居多,之所以这样,或许是认为“钱只有花掉了,才是自己的”。不过,如果把钱花光,而不曾用来广植福田,那也只是徒然养大自己的欲望,而后又被自己养大的欲望所压迫的实质贫穷者罢了。

贫穷的财主摩诃男

修福分,当然比保有财富更可靠。佛陀说“福分乐报宝藏,始终不会亡失”的意思,是指福分不会因为水、火、王、贼等外来因素而损失,但是,修得再多的福分,也有受报完毕的耗尽时。《杂阿含经第二六四经》中,佛陀就举自己为例,叙说自己在过去生中,因长时间的修福,得到了许多“胜妙可爱”的果报,不过也都在长远的生死中“皆悉磨灭”了,因而教导比丘们,应当断欲、解脱。所以,彻底的说,“信、戒、惭、愧、闻、舍、慧”才是解决人生苦迫的七种财富。

贫穷的财主摩诃男

文章内容就是对贫穷的财主摩诃男的相关解释,希望可以对师兄的修行有帮助。在生活中可以多加学习佛法,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身心有帮助,同时也是可以对我们所遇到的问题都有帮助。

...查看更多
摩诃男尊者

我们都是知道佛创立了佛门,它是一位非常厉害有智慧的,在生活中对我们有许多的帮助。我们就是可以多向它学习,佛门中除了佛还是有许多罗汉的,而摩诃男尊者就是其中一个,当我们修行到一定时候就是可以知道,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摩诃男尊者吧!

摩诃男尊者

摩诃男尊者,梵名 Mahānāma,巴利名同。又称释种摩诃男(梵 Sakkamahānāma)、摩呵南释、释摩男。属中印度迦毘罗卫城释迦种。《五分律》卷十五、《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二等载其为斛饭王之子。《大智度论》卷三、《梵文大事》(Mahāvastu)等载其为甘露饭王之子。于其弟阿那律入佛门出家后,即治理家事,重佛之教法,常布施汤药、衣食等予僧众;《中阿含经》中之苦阴经即其请佛所说。《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载,当舍卫城之流离王讨伐迦毘罗卫城释迦族时,摩诃男为救释种族,自愿舍命于水中。或谓此人与五比丘中之摩诃男为同一人。〔杂阿含经卷二十九、卷三十、增一阿含经卷三、卷三十五、佛本行集经卷十一、卷五十八、五分律卷三〕

释迦牟尼成佛不久,波斯匿王即位,成为恒河中游憍萨罗国的统治者。波斯匿王即位不久,即展示国威,向邻邦迦毘罗卫国强索公主为妃,否则扬言以武力相向。释迦族的王室受到这样的胁迫,大家都哗然大怒,纷纷说:「我们尊贵的血统,怎可和他们卑下之族通婚!」但现实的情况是,迦毘罗卫国地小力薄,国力远不敌憍萨罗国,所以也有务实者持赞同意见。在正、反双方意见僵持不下时,王室成员之一的摩诃男,出了一个主意,将他家中一位婢女的漂亮女儿,假冒成自己的女儿嫁了过去。波斯匿王很满意这位从迦毘罗卫城来的妃子,立她为皇后。不久,皇后生了一个十分端庄的儿子,深得波斯匿王的宠爱。波斯匿王将这位儿子取名为毘流离,并在朝廷上正式立为太子。

流离太子八岁那年,波斯匿王送他回迦毘罗卫城,要「外祖父」摩诃男教他射箭,摩诃男找了许多年纪相仿的童子伴学,事情倒也顺利。一天,流离太子等一群学童,来到城内一座刚落成,但尚未启用的大讲堂玩。这座讲堂建得十分庄严,释迦族人深以为荣,打算在讲堂内供养佛陀与比丘们,作为启用仪式,期以给族人带来好运。没想到流离太子一来,就坐到讲堂中央最尊贵的主座上。这一举动,让在场的释迦族人一阵错愕,继之大怒,就将流离太子拉下座来,推出讲堂,摔在门外的地上,骂道:「你这个婢女生的孩子,天上、人间没人敢坐的中央大位,你这个婢生物竟敢抢着坐!」流离太子从地上爬起来,告诉自己,也告诉他的同伴说:「这些释迦族人对我如此侮辱,日后待我当上了国王,必报此仇。」

当流离太子夺得了王位,孩提时受辱的仇恨,仍然历历在目,于是起兵攻向迦毘罗卫城。佛陀知道了,就在流离王往迦毘罗卫城必经的路上,很醒目地坐在一棵枯树下,等候流离王的到来。流离王看到佛陀的样子,感到很奇怪,就问佛陀说:「世尊啊!旁边有那么多枝叶茂密成荫的尼拘律树,您为何选在一棵枯树下坐呢?」「亲族的庇荫,胜过外人啊!」佛陀回答。流离王感受到佛陀护卫亲族的心意,碍于当时佛陀的威德,就退兵了。不久,流离王仇恨心又起,再度起兵。佛陀依旧坐在一棵枯树下等候,流离王不好强行,只好又半途而退了。

摩诃男尊者

第三次,流离王又起兵了。这次,尊者目犍连向佛陀提议,可否以他的神通力,将流离王的大军移到他方世界去,或者将整个迦毘罗卫城移到半空中,或者在迦毘罗卫城外升起一道铁笼防护罩来阻止。佛陀问:「目犍连!你的神通,能移动得了释迦族过去所造的业力吗?」「不能,世尊!」佛陀了然于当时的局势与环境,感叹释迦族过去的业力已然成熟,难以扭转了。迦毘罗卫城被攻破了,流离王的军队到处捕捉释迦族人,疯狂地进行集体屠杀。

这时,身为流离王的「祖父」,又是战败国国王的摩诃男,出面对流离王提出了一个请求:「让我闭气潜到河里,在我浮出水面之前,放我的族人离开吧!只要我一浮出水面,还来不及离城的族人,就任你处置好了。」「这样很好啊!」流离王似乎觉得这个提议够刺激。于是,摩诃男一潜入河里,幸存的释迦族人便开始逃离出城。过了好一阵子,眼看成功逃出城的释迦族人越来越多,还是不见摩诃男浮出水面。流离王遂起了疑心,派人潜入河里一探究竟,结果发现摩诃男早就在水底气绝身亡了,只是他将自己的头发绑在水底的树根上,难怪一直浮不上来。杀红眼的流离王,看到自己「祖父」以这样的死法拯救族人,也不禁升起一丝后悔之意:「祖父为了他的族人死了,早知道祖父会这样,我就不会来攻城!」但,当流离王班师回朝时,迦毘罗卫城已经毁了。

流离王回到舍卫城,发现他的异母哥哥祇陀王子,正与艺妓们歌舞作乐,不禁怒火中烧,质问为何不协助他出征。当听到祇陀王子说他自己「不忍杀生」,所以无法协助他出征时,又深受刺激,盛怒之下拔剑一挥,祇陀王子也死于流离王之手。七天后,夜里舍卫城起了狂风暴雨,积水成灾,流离王被淹死了,往生阿鼻地狱。

摩诃男尊者

文章内容就是对摩诃男尊者的相关解释,希望可以对师兄的修行有帮助。在修行的时候,就是要遵守佛门中的戒律,还有一些修行禁忌,这样都是对师兄获得其中好处和功德有帮助。

...查看更多
结语

摩诃男尊者出家时,其父净饭王于族中挑选五人,随同出家,在外修行。尊者即为其一。佛陀成道后,于鹿野苑初转法轮,彼即为最初闻法得道弟子之一,后并护持佛陀之化导。《增一阿含经》卷三弟子品赞其:速成神通,中不有悔,所为摩诃男比丘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