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前面的经文当中,说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同时存在二种的情况:第一种是五蕴所成就五浊的相状,这个是一种表层的心识;第二是它内在的体性,也同时存在一个不生不灭的本性,这二
“阿弥陀佛因地的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的佛前,睹见二百一十亿的诸佛国土;诸佛国土虽然都是清净庄严,但是诸佛的国土,是我们凡夫众生去不了的。”在《悲华经》世尊的开示:是一
顶礼慈悲的上师:无法用准确的言语表达现在我的内心。非激动,非欢喜、非不舍、非伤心、唯有对师的感恩之心充盈于心。去年一个因缘,我开始悟出了一句话“天使和魔鬼只是一刹那间”
居士:我现在还是每天早晚打坐,修观心的法门。后来我学心理学的时候,发现它跟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有点像。法师:你还是要走念佛的道,;菩萨坐禅,但念一佛,菩萨禅嘛。你打坐,
修行之所以困难,在于执持邪见 摘录自《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法」的修行违反我们的习气,实相违背我们的欲望,因此修行起来才会有困难。有些我们认为错的事可能是对的,而以为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圆觉经》我们要回光返照,闻慧要起思慧,我是不是天天生憎爱二心?天天生
底下要讲的第十一则善女人念佛往生的故事,也很短,也一样专心念佛,不杂修。宋朝黄氏,是浙江明州人,很早丈夫就过世,因此回娘家依靠父亲,并且精进修行净土法门。临命终时,看见
弥陀法门特点:易行、安乐净土宗的特点,因为是特别法门,所以是在易行,就是很容易修行成就。如果将一心不乱解释为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样凡夫众生容易做到吗?不容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