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认为的问题,源于自心;自己认为的快乐,也源于自己。自己的快乐不依任何外在的事物而定。愚者由外在寻求安乐,四处奔忙,忙忙碌碌地期待、追寻。如果由外在寻求安乐,不仅没有
看守人吓坏了,跪在地上恳求说:“实在是因为缺乏人手,忙不过来,所以让鹦鹉啄坏了果子。但求国王饶恕我这一次,我回去之后我马上寻找佣人,认真看守,再也不让鹦鹉啄坏果子。
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西方极乐,谁不愿生?而罕得往生。盖念佛之人,未得其诀耳。教念佛而使之真切者,其唯死之一字欤!死之一字在念头,则境缘自然冷淡,情爱亦自
很久以前,在印度的迦尸羅國和毗提醯國之間,有一片曠野。儘管它是通往兩國之間最便利的途徑,卻無論白天、晚上都很少有人經過。原來,曠野上,常年住著一個名叫沙吒盧的羅剎鬼,喜
【摘录】圣道门(自力)诸师竞相注解《观经》,但多有误判和错解!这种错解,一言以蔽之:不知《观经》的目的是在显彰「弥陀本愿、凡夫为本」;亦即不知净土门易行他力,执着圣道门
【正 讲】第十六条 「不简下智」之文第十六文:不简下智破戒等,依弥陀本愿,唯念名号,即得往生之文。从十二到十五,选用的是《观经》的四条文,第十六条是法照禅师的偈文。法照禅
一位有德之士一直为住在城市的东区而苦恼。他举止文雅,行为中正,而东区的人们粗俗随意;他生活有规律,从不过分,但东区的人们却喜欢肆意狂放;他品质高洁,从不能容忍自己有微小
善人和善根人,什么叫善根人——他曾经修过行,曾经见佛闻法持戒,这就是他的善根,他有这个善根就有相续,今生闻到佛法、听到佛号他会感到很亲切,会马上产生相应,这就是一
在现实生活中,做事情的时候,造善业还是造恶业跟动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做任何事情时,一开始的动机就非常重要,动机要正确,要善良,到最后的时候,回向也要如法,也要善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