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序一)
礼节性称谓包括:1、具备一定资格的荣誉性称谓;2、出于礼貌的尊称、敬称;3、出于礼貌的自谦之称,等等。它们在佛教称谓中占有相当比重,比较复杂,用得也比较滥,应特别重视。经师
佛教徒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求得解脱,修学小乘注重个人的解脱,修学大乘则致力于自利利他,致力于众生解脱。自求解脱的,可以称为解脱道;普度众生、自他两利的可以称为菩萨道。自求解
诸佛菩萨圣诞(阴历) 正月初一日:弥勒佛圣诞 正月初六日:定光佛圣诞 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十五日:释迦牟尼佛涅槃 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 二月
改恶修善是佛教根本教义。特别是大乘佛教,认为人生是由久远生死相继而来,今后还须经无数生的修行,以至于成佛;其间最主要的是消除以往无量劫中所造的罪恶,发愿今后精进修行,永
佛教的正法和非法 佛教的正法和非法 误认非法为正法,误认正法为非法,抱持邪见的人,永远无法了悟正法。正法就认定是正法,非法就认定是非法,具足正见的人,了悟正法。
因应不同根性的学生,佛教的德育工作有几项教学的原理原则,足供现代化教育的参考,它们分别是:一、自学辅导的原理:我们在经典上常看到,佛陀在讲经说法前,必先入定,以观察学生
有人反对“茶禅一味”说,认为僧人们“吃茶去”的口语犹如俗人“吃饭去”,“喝酒去”,“旁边呆着去”!至多也只能说明僧人有饮茶嗜好,大多是些“茶痴”、“茶迷”,谈不到茶与禅
佛教禅修提高理性思维佛教禅修提高理性思维Study:BuddhistMeditationPromotesRationalThinking作者:迈克尔·黑德勒,米勒-麦库恩,2011.8.14ByMichaelHaederle,Miller-McCune,Aug14,2011作者迈克尔·黑德勒(Haeder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