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f: 密乘修行应以上师的开示为准,我下面介绍者是若干一般原则,供参考。“请问如何找到自己的本尊? ──佛菩萨有不可数不可数那么多!本尊是不是就是自己最有信心的一位佛菩
关于“爱见大悲”奉心居士 如何以智慧看待众生的痛苦,而使自心不为“悲魔”所控?在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于“悲魔”,《楞严经》在谈到修行禅定可能遇到的种种障碍时有
共命 共命 从前,在遥远的雪山下,有一只两头鸟。这只两头鸟,为了自己的安全,白天在一起进食,到了夜晚则轮流守护,一头如果睡着了,一头就醒着。 两头鸟虽然共用一个身体,头脑和思想
六、诵地藏经,使鬼道中亡魂超生 六、诵地藏经,使鬼道中亡魂超生 据民间古例,每年农历七月,阴府大开鬼门关让亡魂尽出。往往有些人基于恐惧,在这月不敢外出。我在未信仰佛
慈悲心的直接的表达就是不杀生,我们住在沿海地区的众生常常杀业很重,喜欢吃海鲜。这也是众生相互之间的共业所感,但是我们怎么去认知这个事情?我们不要以为这些飞禽走兽、海里的
问:弟子家中多人皆是佛教徒,父母也在多年前认识佛教,可惜在他们对佛教认识还不够深入时,母亲就得了急症过世,父亲也患了老人痴呆症,因而父母都没有接受三皈。如今弟子及家人除
(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三)说
佛陀於菩提树下得道证果后,於罗阅祇国弘法教化,后来又前往舍卫国度化眾生,深得波斯匿王与百官的敬仰。当时,国内有位大商主,名叫波利,带领五百位商人出海寻宝,正当船只行驶於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语言去来坐卧种种作务,而不妨密忆,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或若失念,数数摄还,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