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言: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恶能通达,斯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干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前言 一个如理如法的回向,势必有它甚深的丈理及广阔的需要。另外由于人人皆为熟知的固果关系,我们明白功德之所以还可以生起功德的原因,乃它虽然是目的的一种暂时的结束却同时成为了今后长远的缘起。所以我们应该明智、刻意、专注的在回向中埋下一切甚深正确的意义,以及明智长远的需要,并努力创造一切优秀的缘起。 就让我们以放生为一种实设的供品.殊胜的回向为意显之圣妙曼陀罗,使用层层甚深的义理及力图创立的贤妙缘起成办外内密供,用清净无瑕的心至诚供献!愿以此成就诸佛欢喜的因,众生成佛的果。 共修放生回向文 我今利益诸多未来佛,(指所放之众生), 愿令十方三世正等觉,阿秋尊者须弥渚上师, 普扎阿耸贤善妙高聚,乃至世出世间诸贤者, 寿康法盛全无老痛苦,弘传无碍去除诸不乐, 恒久住世永转正××,法界有情具足解脱因, 其心等住光明寂静严,自在深广六波罗密道, 即身圆证福德慧资粮,我等终生布施此无畏, 净德证悟离戏甘露义,诸行运作菩提道方便, 速转佛道善巧智坚固,临终自在往生弥陀土, 与一切众速证无量光。 关于回向的意义,总分为甲一(外层义)甲二(内层义)两个次第。 今次第初之甲一外层义 ——所回向对象及原因浅释 只有清净正确的佛法,才有可能为自己和众生带表解脱与成就的机会,它就是正法的核心,是佛法衰微之目前,我等最迫切的需要。如同泥土之于花果的关系一般,如果离开正确的佛法而修行,势必没有很大的意义,所以为了使正法弘扬及住持于世,做为佛陀的弟予,我们都有义务和责任来担负使它振兴的任何可能。 使正法住世的因只有两个: 乙一:善知识的长久住世 学习佛法的日的,在于获得正知正见并真实修行乃至成佛,而无论最初的正见到最后的佛果,如果离开了善知识的循循善诱,一切就都会变得难以企及。所以善知识是世出世间一切成就的引导者,他们就是致使我等成佛的因.而正法之所以逐渐的隐没,就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善知识不再住世,致使越来越多的众生缺乏正信的佛法,乃至堕入轮回的掌股间,辗转难拨,所以当下最应做之事情,就是殷勤留请十方三世一切善知识长久住世,永转××! 乙二:众生持戒精严之克修实证 如果说善知识的逐渐隐没是导致正法隐没的因,那众生的懈怠破戒就是导致善知识隐没的根本。因为佛菩萨是不可能主动弃舍救度众生的机会的除非众生使用不如说修行及破坏戒律,不实修实证的方式,先有意无意的弃舍了善知识,使善知识感到住世之无义。才会逐渐的隐没。失去了需要、是供给消失的原因;没有了具相的弟于,是具相上师消失的原因;而具相上师的消失,是众土更为堕落之原因,所以为了留请诸佛及大善知识长久住世,我们需要为众生的克修实证创造原因——丰厚的福德智慧种子。 从以上正法住世的两个原因生出回向的三种需要:丙一:请佛住世,丙二:利益众土,丙三:为众生积累往生资粮。 丙一——请佛住世 大持明者昔美彭措法王就曾开示大众及一切弟子:在末法时代,放生是诸善事中能让诸佛菩萨、根本上师生起欢喜的唯一的因,这也就是阿秋法王恩赐放生教授之根本目的。 旨在以请善知识及其由佛菩萨化现辅助成辨上师事业的诸大弟子长久住世为缘起,祈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善知识及其弟子并世出世间一切贤者寿延健康,法流增盛、弘法利生不生障难,乃至去除一切不乐之处,去除一切老病之苦。(其中祈求寿延健康全无老病,是愿师等长久住世之意。祈求善知识之法流增盛及弘法无碍,是愿师等永转××之意。) 其中请住世对象中,以善知识的大弟子为首的一切贤善弟子。以仅次于佛的位置出现于回向中,乃他们之于善知识的关系,就尤如观音势至之于阿弥陀佛,文殊迦叶等之于释迦牟尼佛的关系一般密不可分,融通无碍。而不论是谁,上至佛陀下至众生,没有仅*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整地把渡生与弘法事业发扬光大的道理.当一尊佛菩萨出现的时候,为了承办他利生普渡的事业,将会有无数尊佛与菩萨化现成贤善弟子的形象,来护持与发扬善知识的教法。就是由于他们具备无限慈悲与智慧的辛勤劳作,才能够使众生普皆受到甘露的沐浴和润泽,以至于成就佛智。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了师佛的弘法事业,更没有了众生的解脱和利益。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承办和自在地住持发扬上师的教法之因,乃由于他们实际蕴藏的智慧,与师佛无二无别,只不过在渡生的幻化戏园当中,与上师相互酬唱利他之曲而巳。个中只有角色的不同,并不存在很大的分别.如果我们一定要感谢佛的智慧,那就一定不能够轻视这些指引和帮助我们获得师佛利益的贤善弟子,他们与上师及诸佛的安康住世同样重要
